将更多目光投向科技前沿
9月,科技界的举动,让科幻电影创作者大开眼界。9月5日,我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《窗外是蓝星》上映,将神舟十三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里工作和生活的细节,以8K高清的画质呈现给所有观众。真实的失重场景,让熟悉了传统视效制作的电影制片人和视效总监们“心头一紧”。9月6日
9月,科技界的举动,让科幻电影创作者大开眼界。9月5日,我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《窗外是蓝星》上映,将神舟十三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里工作和生活的细节,以8K高清的画质呈现给所有观众。真实的失重场景,让熟悉了传统视效制作的电影制片人和视效总监们“心头一紧”。9月6日
9月17日,市委党校报告厅内座无虚席,一场以“强国之要:中国探月工程”为主题的“我与科学家面对面——院士专家科普行”活动在此举行。来自大连市直有关单位、区市县科协、大中小学师生以及市委党校主体班学员约430人齐聚一堂,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、中
前两天的红月亮相信很多人都见到了,面对这一天文奇观,仰望天空,看着那个被呼作“白玉盘”的宇宙天体,现在已经不再神秘了,因为我们的嫦娥、玉兔已经送上了月球,他们可不是神话故事里的嫦娥姐姐和小玉兔,而是肩负着科考任务的探月航天器。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带回了月壤,嫦娥
9月4日至5日,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。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,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,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。如何对小行星实施撞击?吴伟仁介绍,这项任务拟采用“伴飞+撞击+伴飞”的任务模式,发射观测器和撞
近日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,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,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,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。
网友:#已经到这种程度了吗#?近日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,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,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,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。吴伟仁院士介绍,这项任务拟采用“伴飞+撞击+伴飞”的任务模式,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。
日前,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、中国科技馆启幕,探索“科学+文化+体验+消费”的融合科普模式,以“寻初心、悦科普、探创新、向未来”为逻辑主线,汇聚“新中国科普成就展”“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——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
“十四五”科技成就掠影采用技术领先的“一键换展”数字展陈系统,可以一键切换屏幕内容、声音、灯效,为科研机构、科技工作者提供低成本、数字化的科技展览服务。
主场活动呈现科普精品。科普剧《同福客栈的航天梦》以经典场景为背景,通过幽默对话与互动实验,生动演绎中国探月工程成就。科普相声《AI成长记》以相声形式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成长逻辑。现场互动展示《流体力学奇趣课》《不可思议的纸》《一对好姐妹—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》等趣
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及全国科技大会精神,切实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》,陕西科技馆于2025年9月正式启动以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”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。
近年来,“美国登月造假论”在互联网上屡屡发酵,甚至衍生出各种阴谋论调,质疑阿波罗计划的真实性。面对这种反智言论,中国科学界并未沉默。中国科学院通过权威数据和科学分析,明确驳斥了这一伪史论调,其中最具说服力的证据之一,便是嫦娥二号拍摄的高分辨率全月影像图——该图
8月16日,《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》隆重开播,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英雄。《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》于8月16日21点30分在CCTV-13新闻频道播出,同时在央视新闻、央视网等新媒体平台上同步直播。
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《感动中国 2024 年度人物颁奖盛典》今晚播出,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获评“感动中国 2024 年度人物”。
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《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》,将于8月16日21点30分在央视新闻频道(CCTV-13)播出,央视新闻、央视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。
日前, 纪录片《登月 ·进行时》在优酷人文频道播出。该片以嫦娥六号任务为切口,系统呈现了中国探月工程的技术突破与科学成就,生动诠释出中国航天人的奉献精神。